EP0第一章:只有錢能滾錢
書名: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: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,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?被困在低薪、低保障、高物價的「新貧世代」,為什麼無法脫貧?
作者: 琳達.提拉多
譯者:林麗雪
出版日期: 2016/01/03
出版社:好優文化
最近打算從新培養閱讀的習慣,這是一本看完會有點負能量的書,但我覺得這也是一種不同的體會吧!
我自己本身就有參加一場台北芒草心協會的活動,這個協會主要是服務「無家者」(街友)提供這些人幫助,這是一場由「無家者」帶領的地區導覽活動,當這位「無家者」帶我走過那些道路與社區,講述他眼中的世界,這是我從沒想過的世界。
休息是有錢人的奢侈-最低薪資的重要
當勞動的薪資與生活所需的最低需求有一段距離的話,是不是連休息都是奢侈的?
仔細想想我們的長輩習慣了長時間的工作環境,因為他們認為要工作才會賺到錢,這是長輩在成長的過程中時代的背景。
但在這個工作被高度分工的時代,勞動異化也會出現,每個工人只需要負責生產一個零件,就能組成一個商品,每個工人只需要重複一個動作,他們隨時可以被取代甚至能被機器取代。
高替代性、技術門檻低,隨之而來的是低工資,所以政府才會提出最低薪資作為國民最後的一個保障。
如果政府提出的最低薪資遠遠低於一個人最少的生活水準平,這樣勞動者只能不斷的工作,一個人兼好幾份工作,這樣又怎麼敢生病休息呢?
窮越久越難脫貧
這是一個很大範圍的討論,貧窮的人在消費上的不理性。
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我在芒草心協會由協會的社工說的。
當這些人陷入貧窮,當然有部分是他個人的問題,但就在他陷入貧窮之後,社會又會願意給他多少機會脫離貧窮呢?
作為一位雇主是不敢聘用一位沒有固定居住地點的人吧!就這樣惡性循環出現,他沒有足夠的收入付房租,沒有固定的居住地就沒有薪資較高的工作,只能打黑工被剝削。
他們很努力的工作,卻往往沒辦法獲得足夠的報酬。
相關的論述推薦看這一篇文章:https://www.coolloud.org.tw/node/85371
我很感謝我的家庭,讓我從小都不用擔心吃不吃得飽的問題。
但我覺得低薪的問題時常困擾著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人,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的工作,薪水卻只能支付自己的房租、水電費、手機費、飯錢,這真的是我們要的未來嗎?
未完待續..........